商标搜索:
  当前位置--奥维首页-->商标新闻
双重视角“老干妈”
刚到西南省份贵州,当地经贸委的同志面对记者“贵州民营企业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问,拿出了一个玻璃罐——“老干妈”牌的辣椒酱,告诉记者,贵州最典型的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这个小小的玻璃罐里。

玻璃罐里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这个罐装辣椒酱的企业全称是“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被当地人简称为“老干妈”。它生长于贵州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沟,却于2002年位列“中国私营企业纳税五十强排行榜”第五位,至今为止,它还在这条山沟里做着人们意想不到的财富增长——从1.5个亿到3.8个亿再到6.25个亿,再到……

在“老干妈”主厂区那炒制辣椒的燥热气息中,一位该公司的管理者向记者介绍了“老干妈”陶华碧和“老干妈”牌辣椒酱配方的由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是贵州自古就有的说法,这对于经历了龙洞堡二○六地质队兴衰的陶华碧来说,在1984年人生低谷中体会得尤为充分,生活窘迫的陶华碧从搭起一个简易的小吃棚开始到几年后开办的生意火爆的“实惠饭店”,再到后来创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厂”,一帆风顺的走来都与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关——那就是“老干妈”陶华碧凭靠自己的手艺制作的佐餐调料“风味豆豉”。1996年,在人们的劝说下,陶华碧关掉了多年赖以生存的餐厅,开始正式创业,创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厂”专门制作自创配方的“老干妈”牌辣椒酱,从此陶华碧的创新成为每一罐“老干妈”牌辣椒酱的核心竞争力,从贵州的这个小山沟里冲杀而出,成为当地财富增长的典型案例。

企业、产业共同生长

在记者的视角下,从1997年到2003年,“老干妈”企业的生长通过两组数字可见一斑。

一组数字:1997年公司产值为1400万元;1998年公司产值为5014万元;1999年公司产值为1.26亿元;2000年公司产值为1.5亿元;2001年公司产值为2.15亿元;2002年公司产值为3.8亿元;2003年公司产值为6.25亿元。

另一组数字:1997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86万元;1998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329万元;1999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1500万元;2000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2464万元;2001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3700多万元;2002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5188万元;2003年公司上缴国家税收7800万元。

这两组数字阐述了“老干妈”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七年间的产值飞跃和利税飞跃,起点仅仅是1997年刚刚由“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厂”沿革变更而成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小民营企业,七年摇身一变为产值6个亿、排名贵州省非公有制企业纳税之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老干妈”,记者体会最深的是,各地经销商提现款排队等货的现象,据介绍,这在“老干妈”是常态,一年四季,“老干妈”的产品从来都是供不应求,也正因为此,与更多当地民营企业不同的是“老干妈”的现金流转得的好。“我们从来没有银行贷款,也没有三角债!有几次银行都主动找上门来问我们需不需要贷款,陶总都回绝了,因为我们不需要,我们的现金流一直以来都很好,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为零。”“老干妈”企业的管理者对记者如是说。

而由于“老干妈”企业打的是小辣椒的“牌”,企业的生长直接带动了辣椒等农副产业的发展,这对于西部贫困落后省份贵州来说无疑是件大事。据统计,“老干妈”公司在1997年至2003年的七年时间内共使用菜油49757吨、干辣椒17310吨、大豆20849吨,直接用于农产品采购资金达到5.58亿元,这些制作辣椒酱产品的三大原材料累计消化掉了相当于95万亩耕地的农作物。尤其在黔北的遵义地区,“老干妈”几乎成了每一个种植辣椒的农民耳熟能详的名词。从“老干妈”公司记者了解到,2004年,干辣椒的采购量为7900吨,采购金额6600万;全年菜油采购量为24500吨,采购金额高达1.75亿。这样的数字对于贵州的农副产业显然又增加了新的刺激性。不仅如此,从2002年始,“老干妈”公司一改过去数年间确立的采购形势——由市场自购、价格随行就市演变成后期的农户根据质量要求自发组织种植、运输上门、按质论价,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一体、互惠互助的有机关系,而是与贵州北部的遵义县、绥阳县洋川镇、浦场镇签订了建立无公害干辣椒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协议并于当年开始实施,紧跟着,2003年“老干妈”又与贵阳市开阳县正式就油菜籽的基地建设进行了合作,目前老干妈基地在建项目和已建规模总和已达到230000万亩的耕地面积。搭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链。

与此同时,“老干妈”的浮出,给贵州省的辣椒加工业开了头,记者从该省经贸委了解到,继“老干妈”之后,诸多品牌的辣椒制品随之涌现,彻底打破了贵州当地优质辣椒多年来输送省外的格局,贵州省辣椒产业形成一个立足地方资源、开发特色、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产业链,辣椒加工业因拉动面大,促进农民增收,从而成为贵州省继酿酒、烟草业之后的又一个极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商标权之争”与产业扩张

然而,2000年以后,“老干妈”这个加速成长的企业却陷入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漩涡——“商标权之争”。

用“老干妈”企业某管理者的话来说,这是随着一批有“沾亲带故”之嫌的产品和企业在省外浮出而引发的,随着“老干妈”辣椒酱畅行西南乃至全国,一批与“老干妈”产品包装、装潢以及图案设计、颜色的使用、文字的大小及其整体布局非常近似的产品快速出现,同时名称如“老干爹”、“老干爸”、“老干娘”、“老干爷”等品牌几乎一起面世。这些类“老干妈”产品形成了典型的“老干妈”派系产业,在西南几个产辣椒、食辣椒的省份显得尤为突出。

这一现象的产生,用“老干妈”的观点来看是这些企业搭乘“老干妈”的“便车”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购买者很难将其产品与“老干妈”公司的产品严格区别开来,从而严重损害了“老干妈”企业的合法权利。于是,面对众“沾亲带故”的企业及其产品的出现,“老干妈”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调查、投诉、起诉,没完没了地在全国各地来往奔波着……

而这期间,湖南“老干妈”的出现将整个事件推入高潮。据说,由湖南华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老干妈”牌系列辣椒酱明显出现于贵州“老干妈”产品之后,其瓶贴装潢上除生产者外,其余的几乎与“老干妈”公司产品的装潢完全雷同,装潢上的文字内容及其叙述方式、排版格式、颜色等基本上是贵州“老干妈”产品的翻版,但该产品却先于“老干妈”的产品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证的注册商标。于是两个邻省的“老干妈”因商标权一事争得面红耳赤。

如果换一重视角去审视“老干妈”之后的中国辣椒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千百年来作为农副产品的小辣椒,已经作为一种产业在中国的西南省份崛起,而这更赖于产业扩张的结果,即便它是以一种曲折的、非常态的、充满火药味的方式。但不容置疑的是,该方式的选择也是经济转轨期所需求的一种最快捷的方式。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编辑时间:2005-01-15
                                更 多...
福建泉州市津淮街东段益通山水湾大厦1409号 电话:086-0595—22103111
本站网络实名:泉州商标网 福建省商标网 中国好商标 中国商标王 商标国际网
福建省奥维商标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站由德荣文化 维护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