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搜索:
  当前位置--奥维首页-->商标新闻
西湖龙井 一个飘零的品牌
8月中旬,新鲜出炉的浙江“十大名茶”远行香港,举行隆重的推介会。
  
与以往的每一个博览会、推介会一样,西湖龙井一出现,就成为整个会场聚焦的中心。但同时,也让西湖龙井茶协会会长姚岚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观众川流不息,总是在追问同一个问题:“这个西湖龙井正宗不正宗?”姚岚知道,如果不是面子关系,观众很可能会毫不客气地用“假”字代替“正宗”两字。
  
西湖龙井,一个积淀了上千年文化的品牌,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茶叶的代名词,何以在短短十余年间,搞得如此声名狼藉?可以肯定的是,在林林总总的品牌中,没有一个会像西湖龙井那样令那么多人神往,又让那么多人痛恨;闪烁着那么耀眼的光芒,又遭受着那么多的非议和质疑。
  
“龙井”遍地开花
  
西湖龙井茶自唐宋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仅产于龙井及附近几个山凹里的一种扁型绿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称雄于世,按传统习惯,世人把这种绿茶叫做“龙井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茶叶市场刚放开,量少价高的龙井茶即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攀升,供不应求,许多茶农见有利可图,纷纷到外地采购青叶,回来加工成“龙井茶”出售。各地茶区则群起效仿,其中绍兴、新昌、嵊州得地利之便,以“浙江龙井”推向市场。短短几年,“龙井茶”遍地开花,从浙江蔓延到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省,几乎是有茶即产“龙井茶”,一多就滥,一滥就乱、就假。在利益的驱动下,千年名茶被瞬间扭曲,“龙井茶”不得不冠以“西湖龙井茶”,以示区别。
  
作为“龙井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全国的各种“龙井茶”纷纷涌进杭州。漫步在湖滨一带,各类茶叶商店三步一家、五步一店比比皆是,几乎每个橱窗上都写着“西湖龙井”,柜台里放着的也是“西湖龙井”,一些营业员甚至还会“诚恳”地告诉你:“在这附近,只有我们卖的西湖龙井最正宗了,别的都是挂靠,卖假茶叶的。”
  
在杭州,各类茶叶商店有近500家,都自称是卖正宗的西湖龙井,而杭州技术监督部门称,全国共发放西湖龙井茶叶专卖店铜牌23家,杭州仅有5家,至于有多少是挂靠的,他们也不太清楚。
  
杭州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买茶叶也成了一些游客来杭旅游的必修课,许多带西湖旅游团的导游不仅不拿工资,还要向旅行社交纳每位游客50元/天的人头费,旅游车拉客去西湖风景区茶叶店,旅行社也向店主按游客人数收取5元/人的签单费。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杭州导游戏称为“吃叶”。
  
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骄傲和标志性产品,推荐给外地游客本也无可非议,而西湖区农业部门却坦言:西湖龙井茶一类保护区的茶园面积仅为6000多亩,特级高档茶的产量不高,每亩约5斤。各个等级的全部春茶加在一起也不过300吨,哪有这么多的西湖龙井可卖?
  
曾有知情人透露,在这些店里,十几元的假龙井茶被当成一千多元的西湖龙井茶卖出去,导游跟司机是按营业额的50%提成的。
  
据旅游部门统计,每年来杭州旅游的人次约为2000万,假“龙井茶”的名声也随着滚滚而来的人流传到四面八方,“龙井茶”打败了“西湖龙井茶”。
  
1998年,梅家坞的几个村民在广交会上看到展销的“西湖龙井茶”都是假冒的,就拿出随身带的西湖龙井茶,一些外商竟指着泡好的茶说:“你这是假龙井。”
  
呜呼!茶中圣品竟被赝品所围困,真假李逵不分,千年清誉何在?
  
此“龙井”非彼“龙井”
  
西湖龙井茶承载着太多的荣耀,太多的期盼,打假自然成了政府与媒体的烦心事。在杭州,追踪、追缴、追剿假龙井的新闻时有耳闻,工商、质检、旅游等部门每年出动数百次,从不空手而归。《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原产地域保护》、《二维条码标识》等纷纷出台。打假、品牌保护的力度也一年比一年大,仅向茶农们免费发放的《二维条码标识》,政府就每年投入6万余元。但是,种种措施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假龙井仍是有增无减。
  
每年春节刚过,西湖龙井茶还未上市,杭城的大小茶叶店都早已支起一只大铁锅,吆喝着炒卖“龙井”新茶,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趁西湖龙井茶还未上市,先从南方弄点青叶来赚点钱,称之为“打时间差”,而这样的经营居然都是合法的。
  
在人们的印象里,龙井茶是指在特定地域生长的茶叶,按特定的加工方法制成的绿茶,仅限于西湖风景区内“狮、龙、云、虎、梅”等几个山凹。西湖区其他地方按龙井加工方法炒制的茶叶,只能称之为“旗枪”,而且口感也不一样,极品龙井更是只有“狮、龙”二个产区才能命名。龙井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名茶,从陆羽、苏东坡到乾隆皇帝,经久不衰,正是以这极严格的界定来保证其品质的。1000多年来,“她”已和西湖山水融为一体,成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孕育而成的一种名贵、精致、考究的象征。
  
而如今,龙井茶已不再是一种独有的绿茶名称,而是成了一个茶类,变为扁型绿茶的统称。即使在2001年7月国家公告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里,也把“龙井茶”定为西湖、钱塘、越州三个产区。“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千岛龙井”纷纷揭竿而起,登堂入室。产地的扩大,客观上造成了龙井茶品质上的差异,给各种仿冒者留下了空间。换言之,这些“龙井”茶叶店只要不打上述地区的旗号,卖“龙井茶”喊破天都没人管。更何况,他们都会在店堂里放上一两盒西湖龙井茶,装潢门面,应付检查。大量的假龙井则在营业员的花言巧语中被当成“西湖龙井茶”高价卖出去。
  
据杭州工商、质检部门的行家介绍:正宗的西湖龙井茶除标有“西湖龙井茶”字样以外,还应有企业名称、商标、原产地保护标记、二维条码等4种标识。小小一只“西湖龙井”,为了验明正身,穿上了层层铠甲,几乎已武装到了牙齿。但是,又有多少消费者知道,龙井茶已经成了一种茶的类别,千百年来形成的龙井茶的概念,在悄无声息之间已被人为地改变了。
  
一位买了假“西湖龙井茶”的黑龙江游客说,我们都是第一次来,除了知道杭州出产“龙茶”以外,哪还知道现在“龙井茶”会有这么多花样?
  
西湖龙井,何处是归宿
  
1998年春,杭州媒体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西湖龙井茶主产区梅家坞村的几位村民联合起来,在杭州茅廊巷茶叶市场开了一家“卢正浩茶行”,专卖梅家坞的西湖龙井茶,借以重振名声,引起杭城各界的一片叫好声。
  
几年过去了,茶行生意还不错,但开店的初衷却难以如愿,重振名声更是无人响应。“卢正浩茶行”里的老茶农孙金法十分感慨:“西湖龙井还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没人愿下力气树牌子。”
  
西湖龙井茶的一类保护区内,只有6000多亩茶园,3000多户人家,平均每户仅2亩地,年产特级西湖龙井茶约10斤、其他春茶100斤左右。对当地的茶农来说,就这么一点茶叶,根本不够卖,不参与贩假就不错了。
  
其实,在西湖龙井茶的是是非非中,当地的一些茶农也自觉或不自觉卷入其中,他们既是技术外传、“克隆“所有假“龙井“的始作俑者,又是制假、贩假的参与者和既得利益者。有经验、有渠道、又有地利之便,在一些打假案例中,常常会找到他们的影子。屡禁不止、屡教不改,是打假的重点,也是难点。
  
“西湖西进”、“梅家坞农居”、“茅家埠”等新景点的相继开发,使他们成了都市里的“村庄”,茶农们的生存方式被再次颠覆,随着新一轮的农家休闲热,开饭店、出租店铺做房东等成了新的选择。
  
如今,走进这些景点,小茶楼、小饭店已把昔日的村落挤得满满当当,操着各种外地口音的小店主比比皆是。房东们的生活内容却成了串门、聊天、打麻将,即使是茶园的日常管理,也都雇有外地帮工。
  
据西湖区的茶叶管理部门介绍:整个西湖龙井茶一类保护区,常年在此帮雇主管理茶园的外地人有近800人,在春茶上市的时候,从江西、安徽等地来帮忙的短工有数千人之多。外地人已经成为“西湖龙井”的主力军,而当地人则成了陪衬。更有甚者,许多当地茶农已经不会炒茶,失去了传统的炒茶技艺,要叫外地人帮工,还得先请外地的炒茶师傅搞培训。
  
时过境迁,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了茶,也改变了与茶为伍的人。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农民了,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时,他们正与固有的传统渐行渐远。
  
梅家坞的一位村民坦率地说:“靠茶叶过日子到底是辛苦的,春茶上市的时光,没日没夜地炒茶叶,一年下来一亩地不过万把块钱。现在只要租出去几十平方米房子,就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茶叶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千年珍品失却了以茶为生、以茶为荣的人文底蕴和依托,西湖龙井,何处是归宿?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时间:2004-10-20
                                更 多...
福建泉州市津淮街东段益通山水湾大厦1409号 电话:086-0595—22103111
本站网络实名:泉州商标网 福建省商标网 中国好商标 中国商标王 商标国际网
福建省奥维商标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站由德荣文化 维护
您是第 位访客